减肥深圳部落营地-减肥集中减肥训练营_减肥部落_减肥达人训练营CCTV上榜品牌统计: 共有微电影:452部 / 今日更新:76部 / 评论:条 / 会员:2 名 / 播放:57119
您现在的位置:减肥部落 > 西安减肥训练营 >

机构改革催生大西安“追赶超越”新活力(2)

2018.11.21

【导语】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还不错,请点击视频下面的赞,然后分享给朋友哦!...
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加大挖潜创新力度,与“追赶超越”同向发力、同频共振,为大西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。市编办王炳南主任说。

“好”升“优” 让服务有口皆碑

以改革回应民生热点

始终是此轮大西安机构改革的初衷与目标

去年我市机构改革主要围绕新经济发展

和保障改善民生两条主线展开

2017年6月,我市对市农林委扶贫开发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,单设市扶贫开发办公室,为做好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打赢脱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体制机制保障。成立以来,为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落后掉队,立即以战时状态投入工作,迅速进入全面铺开、纵深推进、真帮真扶的冲刺阶段,由二季度的全省倒数第2名跃居正数第2名,5个省考区县全部进入全省前15名。

市扶贫办主任张友社说,我们充分发挥市级扶贫机构牵头抓总、统筹协调、督查考核的职能作用,积极扮演好“五个角色”。一是对上当好“参谋部”,逐步建立起了“四梁八柱”的政策体系,推动脱贫攻坚系统化、科学化、常态化。二是横向当好“统筹办”,建立完善了市级“八办两组”联席会议制度,做好统筹协调,有力地督促政策和措施落地。三是对下当好“督查室”,建立“周报告、月例会、季点评”制度,每月开展一次督导,实行常态化暗访检查,推进各级责任进一步夯实。四是对外当好“联络处”,动员建立“国企、民企、高校、医疗、社会能人”五大帮扶体系,实现“一对一帮扶”全覆盖。五是对群众当好“服务员”,用心用情用力物质帮、精神扶,帮助解决贫困户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,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499支驻村工作队、2.4万名帮扶干部驻村扶贫,实施易地搬迁安置项目19个,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031个,2.4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,391个省定贫困村实现户户通电、通水,2017年的答卷令人满意。

2017年12月30日,一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城市和谐之音”的12345市民热线在西安开通。伴随着话务员甜美温暖的声音,1500万西安市民又多了一个随时解决生活“疑难杂症”的“幸福港湾”。

而就在这之前,西安市除110、120、122、119、96333等紧急热线外,还有38条热线电话,提供各类咨询、举报、投诉、便民服务、救助服务。号码繁多,短号30个,固定电话8个;机构庞大、效率不高、投入不少。“部门多难找,热线多难记、占线多难打通”,如何解决群众的烦恼?

2017年6月,西安市设立市12345市民热线管理办公室,组建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,主要负责12345市民热线话务平台的运行管理等工作。整合后的12345实现了一个号码服务,一个网络到底,为市民、投资者和旅游者提供全方位、全天候高效服务。

的确,高效服务、优质服务是一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追求。从“烟头革命”“厕所革命”的全面打响,到出台权责清单,提出“事不过夜马上办”“行政效能革命”,全市机关作风焕然一新,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成为了“老黄历”,“五星级服务”“店小二”“最多跑一次”成为了新常态。

服务“好”升“优”的背后,折射出西安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执政理念的超前。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,西安市先后成立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、市招商服务中心、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、市特色小镇推进中心;整合组建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;整合成立西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、西安市不动产信息档案管理中心、西安市不动产权籍调查中心;增设河长制工作处等。每一个部门的成立,都剑指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话题,都直击窗口单位“提质增效”的改进。

加强便民服务机构 让民生保障更无忧

一个城市的发展

必须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

在服务保障民生方面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,结合我市发展实际,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对事关医疗卫生、教育、治污减霾、便民服务民生机构进一步调整完善。市编办综合处处长周亚说,主要从以下方面深化机构编制改革。

加强公立医院建设,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以积极破解“看病难”为抓手,加强公立医院及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建设,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资源布局,成立西安市人民医院筹建处,推进市人民医院组建及人才储备工作开展;为有效满足区域公共医疗服务需求,成立西安市第三医院,加大机构编制支持力度,缓解北郊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;坚持中西医并重,传承中医药事业,成立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、中西结合研究所,大力提升中医服务能力;整合市、区县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,加强妇女儿童保健预防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。

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。深化教育改革,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发展,按照城乡统一标准,重新核定基础教育机构编制,平衡教育编制资源分配,促进教育均等化发展;设立凤景小学、第八保育院、西安高级中学初中部等基础教育机构,合理调整基础教育资源布局,解决群众子女入托难、入学难问题;围绕支持市属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,合理调整西安文理学院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、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机构编制,促进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发展。

完善环保机构建设,保障治污减霾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与驻地中省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,充分利用高层次科研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,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,采取由市政府与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共建共管的形式,成立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。通过资金、用地、编制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,进一步提升驻地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,促进大气环境治理新技术、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,有效解决我市乃至全省大气环境污染问题;在13个区县单设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办公室,进一步健全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工作体制机制;积极推进环保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革,调整加强环境监理、监测、信息中心等机构编制,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发展;设立市(区县)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机构,加强城区机动车排气、排污的检查和处罚工作;设立市环境应急中心,进一步加强我市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事件处理工作;增加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机构编制,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、网络维护以及后勤保障工作。

共有191人阅读,期待你的评论!评论
请先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哦!没账号?赶紧注册一个吧!
最新评论

随便看看

编辑推荐

点击排行